(一)面积标准
不同地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,制定了差异化的宅基地面积标准。例如,某省规定城市规划区内每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 134㎡,其他区域不超过 167㎡ 。农民在申请宅基地时,需了解当地标准,依规申请与建设,避免超面积违规。
(二)用途限定
宅基地的主要用途是建造住宅及附属设施,为农民提供居住场所。不得擅自将其改建为别墅、会所、规模化工厂或其他经营性场所。若违反用途限定,相关建筑可能面临拆除,宅基地也可能被村集体收回。
(三)申请流程
- 提出申请:符合条件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,如年满 20 周岁且独立分户、原有住房无法居住或人均面积不足等情况,可向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宅基地申请。
- 公示环节:申请提交后,集体经济组织会进行公示,接受村民监督,确保申请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
- 审批流程:乡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全面审查,包括申请人资格、土地规划等方面,审核通过后才允许建设。
-
验收阶段:房屋建成后,需经相关部门验收,符合标准才能正式投入使用。
(四)转让与继承规范
- 转让条件
- 仅限在本村集体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转让。
- 受让人需符合 “一户一宅” 要求,且原有住房无法满足居住需求等。
- 转让须经村委会同意,并报乡镇政府批准,办理相关变更登记手续。
- 2.继承规定:宅基地不能单独继承,但其上的房屋可由继承人继承。不过,若房屋倒塌或长期闲置,村集体有权依法收回宅基地土地。比如,某村民进城定居多年,老家房屋因年久失修倒塌,之后村集体依规收回了宅基地。